新闻中心
Information Centre
当前位置: 首页-新闻中心-详情
【发布时间:2022-01-13】
2022年1月12日,人民日报产经版刊发记者专题采写报道《稳投资 强支撑(产经观察·市场主体活力这样激发)》,重点介绍了国投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,通过旗下国投创益投资隆平生物,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,有力彰显了国投发挥基金“触角、探头、孵化器”功能,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助力中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的积极作用。(党群工作部、国投创益供稿)
▋文章呈现:
一项种业技术攻关
国有资本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
“好种子出好玉米!瞧,这边的秆子粗壮挺拔,叶片平整光滑、几乎无虫洞,长势喜人。”在海南三亚市崖州区的一处生物育种基地,吕玉平仔细打量团队研发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,“改良品种能够有效抵抗近10种害虫,产量提高15%以上。”
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。“我国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不高,品种是重要原因。”两年多前,吕玉平带领团队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企业,研发抗性优良品种。
作为农业专家,吕玉平经营企业最犯愁的就是融资。生物育种行业投资周期长、见效慢、风险高。一项关键育种技术从研发到投入使用,少说也要十几年,花费动辄几十亿元,很多机构不愿投、不敢投。吕玉平寻求投资时,没少吃“闭门羹”。
2021年6月,转机到来:国投创益管理的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,以4.27亿元的战略投资控股吕玉平团队所在的企业,让他兴奋不已:“这笔投资让企业的创新手脚放得更开,步子迈得更大。”在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下,2021年8月,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投资机构也相继入股,企业新一轮估值翻了一番多。
国有资本投资控股,不仅是资金上的“雪中送炭”,还能为产业培育和公司治理“锦上添花”。
资源配置更优。国投创益充分利用在农业投资领域的积累,为企业开拓上下游资源。“比如与科研院所合作,之前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,和一些教授开展点对点、数十万元规模的合作;如今借助国投平台,我们对接上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等机构,合作范围更广、层次更高、力度更大。”吕玉平感慨。
治理机制更活。“我们帮助企业引进完善了包括法务、财务和信息化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机制,尤其是推行股权激励,激发了创业热情,增强了对行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。”国投创益董事长王维东介绍。
激励效应有多大?一个例子可以说明:2021年最后一天,吕玉平团队仍在讨论研发进展,从下午3点直到深夜1点,晚餐就是一份盒饭。次日一早,团队成员又各自奔赴近则十几公里、远则上百公里的实验基地,干劲十足。
如今,国投集团旗下总规模约1938亿元的42只基金,聚焦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医药健康等领域,累计投资了670多个项目。“未来,国投集团将继续推动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的‘双轮联动’,发挥基金的‘触角’‘探头’‘孵化器’作用,形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制,积极为服务国家战略作贡献。”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涛说。
▋相关链接: